在为人父母的路上,我们最大的期望之一,就是希望孩子能够自信、勇敢、相信自己。但与此同时,我们也常常会担忧——担心他们还没学会的技能、还没达成的发展目标,或是他们在人际交往和情绪管理方面面临的挑战。
作为家长,我们多把注意力放在孩子的优点上,这不仅能帮助他们增强自信,也能让我们自己更平和、更有信心去支持他们。
我们可以怎么做,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优势、增强自信心呢?以下四个方法,简单易行,也很温暖。

1. 说出你看到的亮点
每个孩子都渴望被看见。当我们主动指出他们的闪光点时,他们会感到被理解、被认可,自信心也会随之提升。
我们可以准备一个“夸夸罐”或“优点本”,记录下你欣赏孩子的点点滴滴,也鼓励孩子写下他们自己喜欢的部分。心情低落时,可以一起翻出来看看,重拾信心。
还可以每天固定一个“夸一夸时间”,比如早餐或睡前,说出今天你注意到的“一件好事”——哪怕只是他自己穿好了鞋、温柔地和弟弟玩了一会儿,都值得表扬。
“你是一个善良又勇敢的小朋友。” 说出这句夸奖的同时,也是提醒自己,要去发现那些真实体现孩子善良与勇气的时刻。
比如:“你刚才看到小朋友摔倒,立刻跑过去问他还好吗,这真的很贴心。”
或者:“虽然你从单杠上掉下来,但你愿意再试一次,这真的很勇敢。”
2. 帮孩子关注“自己会的”
面对新的挑战时,孩子常常会先看到“自己不会”的部分,容易产生挫败感。比如,第一次去参加篮球训练,他们可能会被球场的大小、其他孩子的动作吓到,心里想着:“我做不到。”
这时候,我们可以帮助他们缩小焦点,引导他们专注于自己“已经会”的部分。比如说:“虽然你还不会投篮,但你已经会运球啦,可以先从这个开始练起。”
这种“从我能做的出发”的策略,能帮助孩子跨出第一步。

3. 每一步小进步都值得肯定
成长是一个不断尝试和调整的过程,没有人学新东西不犯错。
作为家长,我们也要让孩子知道,每一个小小的进步都值得被看见、被鼓励。
比如:
“系鞋带确实不容易,但你已经学会了前两步,现在我们只剩最后一小段了。”
“你今天自己做了三明治,还倒了牛奶,虽然洒了一点没关系,自己动手真的很棒!”
“我注意到你刚才搭的积木倒了,你虽然很沮丧,但你没有乱发脾气,而是自己去冷静一下,这真的很了不起。”

4. 多讲讲他们自己的成长故事
孩子喜欢听自己小时候的故事——这些故事不但能带来亲密感,还能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是如何一步步成长起来的。
你可以和他们一起回忆几个月前或一年前他们还不会的事情:那时候还不会踢球、够不到高柜子、不会自己表达感受……而现在呢?他们已经能带狗散步了,会自己准备早餐了,知道怎么表达“我有点生气”了。
用故事记录成长,不仅是温情的回忆,更是一种力量的来源。
孩子的自信不是与生俱来的,而是在一次次“被看见”、一次次“被鼓励”中慢慢积累起来的。我们作为父母,可以成为那个耐心观察、温柔肯定、引导他们发现自己闪光点的大人。
自信,是在生活的细节中,一点一滴养成的能力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