从日常小事培养娃情绪管理,就这样做,轻松又有效!

15

原创 usmama 美国妈妈网2025年06月05日 02:00美国

学龄前阶段是孩子学习社交和情绪管理的重要时期。学习如何认识自己的情绪、控制行为,慢慢变得更加独立,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。

那我们家长该怎么帮孩子呢?不用复杂的理论,只要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,一步步学会“自己管好自己”

一、规律的生活最重要

孩子一整天如果没有安排好,容易因为突发情况而情绪崩溃。所以尽量给孩子设定一个固定的作息表,哪怕只是画个简单的“小日程表”也很好。

你可以让孩子自己画画今天的安排,比如:起床→吃早饭→去幼儿园→回家玩积木→晚饭→讲故事睡觉。


不同活动之间,用一个倒计时器、轻松的转场音乐或者用小手表来提醒孩子“下一步要做什么”,这样可以大大减少孩子的焦虑和哭闹。

二、学会说出自己的情绪和需求

情绪不是坏东西,关键是让孩子学会表达。

可以从简单的情绪词开始,比如“开心、伤心、生气、紧张、害怕、困惑”等,然后在日常生活中带着孩子一起说出来。

例如:

  • “我觉得有点烦,我要休息一下。”
  • “我有点生气,不知道怎么办。”
  • “你能再说一次吗?我没听懂。”

孩子生气的时候,可以提醒孩子“深呼吸”或“先冷静一下”,这些方法也可以用来帮助孩子调节情绪。

三、提前演练新情境,孩子更安心

很多孩子在遇到陌生的地方或新情况时会感到不安,特别是自闭症孩子或者容易焦虑的孩子。这个时候可以用“社交小故事”来帮他们提前做好心理准备。

比如第一次去看牙医,可以先讲一个关于看牙的小故事,或是找几张牙科诊所的照片给孩子看看;甚至可以在家里演练一遍整个流程——进门→打招呼→坐上椅子→张嘴检查

四、注意感官刺激,适当安排“安静时间”

有的孩子对声音、光线、气味特别敏感。比如,有的孩子讨厌噪音,可能需要耳罩;也有的孩子特别喜欢强烈的感官刺激。这时候就要安排一些“感官休息时间”。

如果你们要去热闹的地方,比如游乐场或音乐活动现场,可以提前找一个安静角落,一旦孩子觉得不舒服就带他去那里冷静一下。

同时也可以观察孩子喜欢什么样的环境,比如柔和的灯光、小毯子、轻柔的音乐,作为“恢复情绪”的小工具。

五、耐心可以练出来

等待、遵守规则这些看似小事,其实是孩子情绪管理中很重要的一部分。

你可以用手机里的计时器,跟孩子说:“等五分钟我们就吃点心咯。”

刚开始可以只练1-2分钟,然后慢慢延长时间。期间可以和孩子读书、讲故事,转移注意力。

每次孩子坚持住了,都要夸一夸:“你刚才等得很好耶!”

这种鼓励非常有用。

六、学会“深呼吸”,情绪才不容易爆炸

深呼吸是最简单也是最有效的情绪调节方法之一。

你可以教孩子“肚子呼吸”:用鼻子吸气,让肚子鼓起来,然后慢慢用嘴呼气。

可以用吸管练习,或者放个小玩具在肚子上,让孩子观察“上下起伏”,让呼吸变得更具体、更好玩。

平时在情绪平稳的时候多练几次,等孩子真的生气或委屈时,才更容易用得上。

七、做得好就要表扬!

孩子在情绪管理方面有一点进步,就要及时肯定。

你可以说:“你刚刚冷静下来说话了,妈妈觉得你特别棒!”

也可以用贴纸、小奖品,或者让孩子选一个喜欢的游戏做奖励,激励他们继续练习。

最后一点:可以“重新来过”

有时候孩子说话太冲或情绪爆发了,事后可能也会后悔。这个时候可以告诉他们:“你想不想重说一遍?我们可以重新开始。”

像动画里那样,“时光倒流”不是只有在故事里才可以实现,现实中我们也可以给孩子一个“重新来过”的机会。

(图片来自网络,尊重原创,若侵权请联系删除)

请留下您的足迹......

请留下您的足迹。
请在这里输入你的名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