情绪管理(social emotional)是一个很重要但经常没有受到足够重视的话题。
为了让更多的妈妈了解到情绪管理和如何帮助孩子,美国妈妈网特联手E星球教育,邀请了专业儿童行为分析师,给大家分享了如何在家中帮助孩子开展情绪管理。
非常感谢来参加我们线上公益讲座的妈妈们!
我们今天也把讲座内容分享给没有时间参加讲座的妈妈们。
大家有感兴趣的、想了解的话题,也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给我们
孩子的情绪管理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。疫情也导致很多小朋友缺乏正常与他人社交的机会。
经常有家长们问,“有时我们和他讲话他听不进去, 当作听不见。是到了叛逆期了吗?”,“在指出小朋友错误时他表现出不在乎的样子,但其实内心敏感,我应该怎么处理?”
我们特地邀请了儿童行为分析师Ms. Jessie和小鹿老师与大家探讨儿童情绪管理这个话题。
嘉宾介绍
Ms. Jessie

儿童行为分析师
E星球高级讲师
教育与课程指导硕士学位
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(应用行为分析)硕士学位
超过10年与各个年龄段儿童的工作经历
热衷于将社会情感学习融入日常教学当中,帮助学生全面发展
E星球教育小鹿老师

匹兹堡大学学前教育专业硕士学位
AMI认证蒙氏教师
什么是儿童社交情感发展?
情绪管理是儿童的Social Emotional Development(社交情感发展)中的一个部分。
儿童的社交情感发展是指儿童在与人交往、建立关系的过程中,所体验、表达、和管理不同的情感的学习过程。
儿童的社交情感发展主要包括以下五个部分:
Self Awareness
自我认知
了解自身情绪对于自己行为的影响
Self Management
自我管理
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想法、情绪、和行为
Social Awareness
社会认知
从他人的角度思考对家庭、学校和社会保有同情心、同理心。
Relationship Skills
社交技能
建立和经营健康的人际关系的技能,可以倾听他人,与他人沟通交流,解决人际冲突,并且知道何时寻求帮助。
Responsible Decision-Making
决策能力
可以根据情况综合判断并作出决策。比如,是否安全、是否会伤害他人或自己,是否道德,是否会产生负面结果等
怎样判断孩子的
社交情感能力是否发展正常?
拥抱、接受孩子的个体差异:
每一个孩子都是不同的,但是儿童的成长遵循普遍的发展规律。
家长可以根据CDC儿童社交情感发展历程表,判断孩子的发展进程。
https://www.earlystagesdc.org/page/social-emotional-milestones
温馨提示:请根个体情况按需寻求专业帮助
孩子对他人有过分攻击性行为(习惯性地打人、咬人等);经常有极端的情绪表现(大哭大叫,摔打东西等超过15分钟);或者孩子在其他方面有障碍(比如Speech Dalay-语言发展迟缓)。
家长如何帮助孩子进行情绪管理?
在分享会上,Ms. Jessie和大家分享了几个她认为比较实用的小tips:
家长们要为孩子的行为做出表率
如果家长用生气回应孩子的行为,那么孩子就会认为生气是正确的处理方式。
家长应该先蹲下身体,与孩子平等的交流,再以温和的语气与孩子讲道理。
及时回应孩子的情感和情绪
相比成年人,孩子还没有具备自我调节情绪、排解负面情绪的能力。
家长应该用中立客观的语气描述出孩子当下的情绪和行为,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正处在负面情绪当中。比如“你刚才把积木都推倒了,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难?”
用自主选择代替命令
当孩子在出门之前磨蹭,很多家长可能会说“快点儿,要迟到了,赶快收拾书包穿鞋”。这样命令式的口吻是孩子不愿意听的。
这个时候,家长可以说“宝贝,该出门啦,你是想要先收拾书包,还是先穿鞋?”
通过具体的内容进行有效赞美
有效赞美需要家长讲清楚细节和原因,这样有助于孩子理解自己的行为,并明确以后应该怎么做。
比如孩子的绘画,您可以说,“你的颜色选的真漂亮,你的构图让我想到达芬奇的画,我太喜欢了”。
坚定规则
家长和孩子需要共同严格遵守一起制定的规则,当没有明确的规则时,孩子就有可能无视规则,或小看父母在孩子心中的权威。
另外家庭中规则的一致性也很要,爸爸妈妈之间如果一方制定了规则,需要另一方也帮助维护,否则也会导致孩子无视规则。
当有必要时,请寻求专业的帮助。
家长可以用哪些游戏和活动
教育孩子情绪管理的话题?
🌟有输赢的游戏
家长可以在游戏当中锻炼孩子的体育竞技精神。这类型游戏可以提升孩子的抗挫能力和正向思维,输了游戏也可以安慰自己“没关系,下次我一定赢”

Zingo

Chutes and Ladders

Candlyland
(图片来源于网络, 版权属于原作者)
🌟角色扮演
家长可以通过交流与角色扮演与孩子锻炼一些社交场景。比如小猪拿了小熊的玩具,小熊很生气,小熊应该怎么办呀?
🌟共读情绪管理相关的绘本
家长可以和孩子讨论书中的情节和道理,比如马上要开学了,孩子很担心自己在学校里交不到新朋友,就可以和孩子一起读有关第一天开学的故事书,看看故事里的主人公是怎么交到朋友的。
(图片来源于网络, 版权属于原作者)

The Feelings Book Todd Park
(适合2-5岁)

Today I Feel Silly Jamie Lee Curtis
(适合4-8岁)

The Boy with Big, Big Feelings
Britney Winn Lee
(适合4-8岁)
🌟写日记
大一些的孩子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写下来,作为宣泄情绪调节情绪 的方式,小一些的小朋友,也可以把自己的感受画下来,在想象中排遣自己的负面情绪。
现场答疑环节
如何正确的引导四岁孩子认识错误?
可以借助孩子行为的“自然结果”。比如孩子打翻了一个水杯,就让孩子自己把水擦掉收拾干净。自己为自己的行为负责。孩子的成长就是一个不断试错并从错误中吸取经验的过程。
在指出小朋友错误时他表现不在乎的样子,但其实内心敏感,我应该怎么处理。
孩子的“伪装”正说明了其实非常在意,家长可以多和孩子沟通。在孩子做的好的时候给予鼓励和赞美。与此同时,家长告知孩子“有负面情绪是正常的,爸爸妈妈一直会理解支持你。”
4岁小孩在幼儿园会喜欢做傻的动作,表情来逗乐和取悦其他同学,该怎么处理?
有可能是孩子在寻求他人的关注。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有给到孩子足够的关注呢?可以和孩子沟通,让孩子知道他可以做他觉得开心的事情,比如逗乐行为,但是这个行为需要适宜的场合和时间,比如上课的时间会影响他人,那就是不合适的,等到课后,比如午休时间,游戏时间,再做逗朋友开心的事情。
4岁的孩子对待不公时,选择逃避或用哭来回应(排队时被插队或被推倒时),请问家长如何来指导?
可以使用“角色扮演”的游戏,和孩子去练习相应的情况,比如,小动物们在排队玩滑滑梯,这个时候小熊插队了,其他的小动物应该怎么办?在游戏中去演练类似的场景,帮助孩子学习应对方法。日常生活中,可以多鼓励孩子去说出自己的感受,比如“你推倒了我的积木,我不喜欢,你这样的行为让我很难过。”先指出对方行为,再说出自己的感受。
孩子两岁半,有时我们和他讲话他听不进去, 当作听不见。是到了叛逆期了吗?
两岁的小朋友开始萌生“自我意识”不断在探索自己与世界的边界,假装听不见爸爸妈妈说的话或者是对他人说“不”,都是自我意识的体现。家长可以做的应对方式有,第一在提出需求或期望之前,家长一定要看着孩子的眼睛;第二,给予孩子选择,比如,“你是想先穿左脚的袜子还是先穿右脚的袜子?”第三,行为游戏化,比如孩子不吃饭,就把吃饭这个行为游戏化,和孩子说“挖掘机(勺子)来了,石子儿要进洞穴了,快把洞穴(嘴)打开。”这样孩子会觉得自己在玩游戏,而不是完成爸爸妈妈布置的某项任务。最后,当孩子做的对时候记得赞美孩子,使用有效赞美,说清楚具体的原因和细节。
孩子之前非常的外向,但经过一年半的homeschooling后,她变得不太爱社交。该怎样让孩子变得更开朗些?
适应环境需要一个过程,我们成人尚且如此,更何况是孩子。孩子的社交活动是从单线发展到多线的一个过程,我们会发现2-3岁的孩子往往喜欢自己玩,4-5岁的孩子开始喜欢和自己最好的朋友一起玩,6岁左右的孩子才会更多地出现多人合作,集体和团体的行为。家长可以先鼓励孩子交一个好朋友,再慢慢扩展到更多的更多小朋友。家长可以创造一些更多的社交机会给孩子,比如说参加俱乐部课外活动等,或者是生日的时候带礼物到学校里和同学们分享,或者是主动邀请玩的好的同学来自己家里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