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之间的争吵和矛盾,家长该不该管?怎样处理一胎和二胎直接的关系?

1291

孔融让梨的故事,爸妈们小时候一定也学过。

最近的一期奇葩说,就从对孔融让梨的故事的解构开始,提出了一个可能许多爸妈都没有思考过的问题:父母该不该教孩子让着弟弟妹妹

节目组还特地请来了三位辣妈担任反方,站在“父母不该教孩子让着弟弟妹妹”的立场上进行辩论,辣妈们和专业辩手们的观点碰撞非常精彩。

不过,正如我所料,这期节目与其说是在辩论该不该教,不如说是在讨论我们该怎么教。其中张踩铃的发言一语中的,礼让这件事,不止要让哥哥姐姐让着弟弟妹妹,还要教弟弟妹妹让着哥哥姐姐

所以,这个问题往大了说,其实就是怎么处理孩子们之间的关系。

那么,在这件事上,究竟有哪些雷区呢?为了避免爸妈们“踩雷”,我们结合了一些研究和国外儿童心理学专家的意见,给大家分享一些实用的知识:

Part 1

孩子间的争斗正常吗?

首先我们要明确,孩子之间的争斗,是完全正常的,也是一定会存在的。

因为每个孩子都是一位独特的个体,孩子和孩子之间存在太多不一样的因素。比如有的孩子好动,有的孩子文静,他们就可能会在周末究竟去书店还是游乐园上起争执。

更关键的是,不同年龄的孩子们有不一样的需求。陈铭就用亲身经历举了这样的一个例子:他的老大四岁时,妹妹出生了。在哺乳期,妈妈得跟妹妹一起睡;而如果姐姐也和妹妹一起睡的话,整个晚上隔一会儿就会被妹妹吵醒。所以,在此之前得一直和妈妈睡的姐姐只好被迫和妈妈分开了。

“妈妈,为什么不和我一起睡了,你不爱我了吗?”

孩子的情绪是单纯又直接的。面对她看到的“不平等”,姐姐难免会感到委屈。处理不好这件事,恐怕会给姐姐的心里留下不小的阴影,同时也为以后姐妹的不和埋下种子。

但是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显然也是不现实的。有些爸妈会觉得要做到对孩子“公平”,就要给每个孩子”平等“的待遇,这不仅是一个误区,更是完全不可能实现。

陈铭特地咨询了专家人士,得到了这样的回答:

姐姐,你可能觉得现在妈妈每个晚上陪妹妹,好像是你让出了晚上陪伴妈妈的时间。但是你一岁的时候谁陪你睡呢?

孩子,你一岁的一整年,三百六十五个晚上,妈妈都陪了你;而现在妹妹一岁了,这一整年我也要陪妹妹,因为妹妹更需要妈妈。

姐姐一下就通了。

面对这种情况,如果没有答出陈铭的“满分答卷”,可能就要走入另一种世界线了。

“你是姐姐!让着妹妹怎么了?大的就该让着小的!

这可是精准踩雷。

表面上,好像是直接规避了矛盾的发生,反正一有冲突姐姐让着妹妹就是了。

实际上,就算从结果来看姐姐真得让着妹妹,我们也不能用这样的方法去教育。这不过是一刀切的懒政,治标不治本,对姐姐和妹妹造成的伤害都不可估量。

爸妈们要理解,兄弟姐妹的争斗是一定会存在的正常现象!正因如此,想要杜绝争斗的发生,反而是不正常的。

正如谢楠所说,一个有爱的家庭绝对不应该是一个从来都不争的家庭。

不过,过多的争斗也会对孩子们造成伤害,并且给爸妈带来很大的压力。因此,我们要通过适当的教育,减少孩子们之间的争斗,将它控制在一个”度“上。再配合家长合理的介入和引导,还可以帮助孩子们从一次次的争吵中学到宝贵的人生经验。

谢楠还说,家应该是一个每个人都可以放心大胆地说出“我想要”的地方。关于这点,我想展开讲讲。

“我想要”,这是一句能改变命运的魔咒。如果我只能教我的孩子两句话,第一句就是“我想要”。第二句会是“我不要”,我在下文再作解释。

我们都听说,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。但是准备和得到之间,其实还差着这么一句“我想要”。有一个我认识的孩子,刚进入小学时表现不好,考试都很难完成。但随着适应和努力,她的成绩稳步赶了上去,到三年级的时候已经在班里第一第二的位置,非常优秀。

这一年,爸妈让她去竞选班长。她准备了很久,选举前一天念了一晚上的稿子,看着她胸有成竹的样子,我几乎觉得班长非她莫属。

但是第二天她哭着回来了,不是因为落选,而是因为——她怯场了。看着同学们一个比一个积极地举手上台,她憋了一节课,愣是没敢说出那句“我想要当班长”。

其实这个结果虽然在我的意料之外,但也算情理之中。以前我帮她辅导过一段时间功课,有一次我看她效率开始下降,时间也差不多了,就让她先休息一会儿,去外边喘口气。怎料,她被爸妈骂了回来:

想休息有什么用,休息你的成绩会变高吗?给我乖乖回去做题目!

别人休息你也休息,你和别人能比吗?不比别人多学,你就要完蛋了!

斥责的话像刀子一样落在女孩的心上。我尝试劝阻,但也无济于事。后来,在他们的疯狂攻势下女孩的成绩果然跟春笋一样地长;只是女孩失去的更重要的东西,那一年永远被埋在女孩肚子里的“我想要”,他们或许永远也不会看到。

Part 2

所以,爸妈们该怎么办?

关于该怎么处理孩子间的争吵,儿童心理学家Jennifer S. Pendley给出了以下建议:

首先,还是尽量避免直接参与。在孩子们发展到快要互相伤害对方的地步之前,最好不要轻易插手,除非他们还没有好好交流的能力,或者问题实在超过了他们的能力范围。

如果总是急着插手,那爸妈们在解决眼前的问题的同时,有可能正在滋生新的问题:久而久之,孩子们可能就会习惯了爸妈的插手,下次遇到问题时,只会期待爸妈的帮助,而不是学着去用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。

这也不利于孩子之间的和睦,如果每次爸妈都向着弟弟妹妹的话,哥哥姐姐自然会有一些不好的情绪,这其实是为更多的争吵埋下导火索。而被保护惯了的弟弟妹妹,可能也会越来越没有分寸。

实在要参与的话,心中要有一个意识:爸妈不应该为孩子解决问题,而应该和孩子一起解决问题然后,可以试试下面的tips:

在孩子冷静下来前分开他们。有时候比起马上插手,不如先给孩子们一会儿自己的时间,不然孩子们的情绪可能很快复燃。就算是为了让他们从争吵中学到经验,也应该让他们先冷静下来,不然他们可能没有心思去思考和学习。

别花太多心思去想到底该怪谁!为了避免下一次的争吵,这并不是重点。再说,很少有情况错都在一个人身上。孩子们或许需要共同分担责任。

尽量构建一个双赢的局面,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点什么。比如说,如果两个孩子在抢同一个玩具的话,比起把玩具给其中一个人,不如看看有什么游戏能两个人一起玩的。

Jennifer博士的建议又让我想起了《奇葩说》中的两段金句。

前面我说”大的就该让着小的“是一种对双方都有伤害的懒政,Jennifer博士在这里解释了这种教育方式对孩子童年的伤害;而《奇葩说》里的辩手们(同时也是爸妈们)的目光则更加长远。

黄执中是认为该教哥哥姐姐让着弟弟妹妹的,但他心里也为了哥哥姐姐着想。他认为,要教孩子让,但孩子要在自愿的情况下让,要在享受美德的前提下让。

因为,当孩子走到职场上,会有无数的人因为他是新人,是下属,摁着他的头让他让。

这不是让,是掠夺。

这时候,孩子应该勇敢地说出:“我不想。”

但只有从小就享受“让”这个过程的孩子,出于自己的意愿礼让的孩子,才会发现这和在家里的让是不一样的,才会白礼让和掠夺的区别

而从小就被“大的就该让着小的”这样的思维束缚的孩子,即使注意到了礼让和掠夺的区别,也恐怕说不出那句在童年就和“我想要”一起被牢牢封印住的“我不想”。

不能做出选择,也意味着不能拒绝。

而谢楠,虽然站在反方,认为不该教哥哥姐姐让着弟弟妹妹,但也有为了弟弟妹妹的未来着想的苦心。

从小到大一直被无条件地让着的弟弟,如果再缺乏良好的教育,很可能会逐渐变得唯我独尊

父母大概也不会想到,自己对孩子的爱,实则是把孩子往巨婴的路上推。

当这样的孩子终于直面社会的残酷时,我们只能祈祷他会及时醒悟。

所以说这期《奇葩说》真是非常有意思的一期,认为该教的,不是因为偏心弟弟妹妹,心里其实是为了哥哥姐姐着想;认为不该教的,也不是偏心哥哥姐姐,实则已经在考虑弟弟妹妹的未来。

因为,他们不仅是辩手,更是爸妈。

Part 3

怎么让孩子们更好地相处?

用合理的方法平息了孩子间的斗争,算是亡羊补牢,为时未晚。

Jennifer博士也给了一些小建议,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相处。如果爸妈们能在日常生活中做到这些的话,也许就可以从源头上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小摩擦的发生。

定规则,告诉孩子什么能做和什么不能做。可以和孩子一起商量规则的内容,以及违反了这条规则会有什么后果。这样在规范孩子行为的同时,还教会了他们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。

不要觉得时时刻刻都必须对孩子保持“公正”或“平等”——事实证明,每个孩子都有需求更多的时候。

积极地回应每一个孩子的兴趣和需要。比如,如果有孩子想出门,就带他散个步或去公园。如果有孩子喜欢坐着读书,也为他留出时间。

保证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空间和时间来做自己的事——独自玩玩具,独自和朋友玩,总之,这段时间不用和他的兄弟姐妹分享。

让孩子们知道他们是安全的,重要的,并且被爱着的。他们的需要总会被实现。

多享受全家人一起的时间。不管是一起看电影,玩接球,或是玩桌游,都能让孩子们在一起度过时间的同时加深羁绊。而且家庭活动有爸妈的参与,这能减少孩子们为了争夺关注而起的冲突。

如果孩子们总是在争抢同一个东西的话,可以做一个时间表,规定那个东西在哪段时间属于谁。

如果在上学的孩子总是争吵的话,试试每周举办家庭会议,强调家里的规则,回顾上周在减少争吵上取得的成果。如果他们做的好,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。

如果孩子们争斗的原因是为了吸引爸妈的注意,那爸妈们不妨离开现场,这样他们就失去了动机。

当爸妈们自己的耐心快要耗尽时,不要硬撑,可以把事情交给另一位处理

关于第一点和第二点,我想展开讲讲。《奇葩说》中陈铭也说,当他咨询专家怎么处理孩子之间的关系时,专家们的第一句话都是:

先要制定一个公平的规则。

那么,什么才是公平?

图上是一个非常经典的例子。

左边的孩子们都垫了同样数量的箱子,这是平等;

右边的孩子们虽然脚下箱子的数量不同,但是每个人都站在了一样的高度,都看见了赛场。这才是公平。

是的,公平不意味着平等;甚至,因为孩子们的年龄、先天条件都有所不同,公平不可能是平等的。

但是最高的哥哥在小时候脚下也要垫两个箱子,最小的弟弟长大后脚下也不需要垫箱子。

这就是公平的含义:孩子们的公平是动态平衡的,所有孩子都会在他的年纪,享受到那个年纪应有的公平。

爸妈们自己明白了什么是公平,也不妨将公平的理念教给孩子,像陈铭对他的大女儿说的那样,或许取得的效果会出奇的好。

因为孩子们本性并不坏,有时只是没转过弯来。比方说,如果哥哥想要争取和弟弟同样的关注度,那并不是因为他不爱弟弟,而是因为他只看到了眼前分配在弟弟上的“不平等”,却忽略了这背后的公平。如果告诉哥哥“让”的本质是实现弟弟应得的公平,自己在弟弟这个年纪时也是和弟弟一样的,那么哥哥也会释然,并且更加地爱护弟弟。这显然比用“大的就该让小的”搪塞过去要好得多。

话又说回最初的主题,父母该不该教哥哥姐姐让着弟弟妹妹?

我的答案是该教。但是父母不该命令哥哥姐姐让着弟弟妹妹

两者的区别在于,孩子是主动自愿的,还是仅仅出于父母的要求。

礼让是一种道德,而道德是用来律己的。我们可以把道德教给孩子;但如果我们用道德去要求别人,哪怕是自己的孩子,这也是一种道德绑架。

爸妈们要做的,不仅仅是教哥哥姐姐让着弟弟妹妹;实际上,更要教哥哥姐姐为什么要让着弟弟妹妹。

当孩子能够发自内心地礼让,这才是教育的成功。否则,不过是命令的执行。

参考资料

Kidshealth from Nemours.  Sibling Rivalry. Jennifer Shroff Pendley, PhD:

https://kidshealth.org/en/parents/sibling-rivalry.html

Child Development Institute. How To Handle & Manage Sibling Rivalry:

How To Handle & Manage Sibling Rivalry

(图片来自网络,尊重原创,若侵权请联系删除)

爸妈们如果有其它的答案,不妨在评论区留言~

请留下您的足迹......

请留下您的足迹。
请在这里输入你的名字